2018白酒业的优与忧(2)

2018-01-15 08:06 中国酒业新闻 beplay体育app下载地址字号:【 】【 】【 参与评论阅读:

四“忧”——行业为何不强?

白酒业体型大但有虚胖之嫌,仍需强身健体。白酒企业数量众多,优劣并存鱼龙混杂。现白酒产量占世界蒸馏酒总量的30%,但海外市场占有率不足1%,与我国是酒生产、消费、文化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所以才有“八大名白酒不如一瓶厨房用酒”的调侃。白酒至今没有像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那样成为世界通畅型酒种,也尚未出现像帝亚吉欧那样可以呼风唤雨的国际酒业巨头。

还需指出,此轮价格领涨的产品多是传统老名酒,涨价成行的主因是消费升级而非企业的技术、品牌、产品的创新,白酒业并未强大到想涨价就能涨成,价格回暖对白酒而言主要是机遇所致,对此应有深刻的认识。

五“忧”——怎么化解风险?

白酒业目前成绩不小问题不少,多年积累下来的风险并未完全化解。我们需要心怀忧患、防微杜渐。

从政策角度看,白酒在产业、税收、环保等方面都是限制发展的行业。从市场角度看,年轻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整个消费群体对健康要求的日益迫切,将对白酒产销产生或近或远的负面影响。

从白酒自身看,如何解决健康化、国际化问题,如何讲清白酒定义、年份白酒、新工艺白酒问题,如何推动传统工艺与柔性化、智能化、信息化生产相结合的问题,都迫在眉睫。

落实十九大精神,深化供给侧改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是白酒业亟待完成的课题。

六“忧”——怎样绿色生产?

从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必将对酒业产生重要影响。

其作为国内首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单项税法被俗称为“排污税”,它的落地标志着征收几十年的排污费退出历史舞台,进入了以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排污费与排污税从词面看只有一字之差,且缴费标准也是从前者平移至后者,但二者的内涵却大有不同。前者属于行政范畴,后者属于法律范畴,违反前者属于违规,违反后者属于违法,后者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明显大于前者。排污税的实施,对遏制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的不规范行为将发挥更强的威慑力,这对环保不达标的酒企而言不啻为达摩克利斯剑。

另据报道,今年起国家还将在全国铺开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作为排污税的配套措施,以解决“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不正常现象。酒企在酿造、灌装等生产过程中,也有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是否全部达标,让人心存忧虑。对中小企业众多、生产方式粗放、现代化程度相对不高的白酒业而言,如何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综合利用、绿色生产,减排四大类污染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张大试卷,成绩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七“忧”——深化白酒文化

白酒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在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衍生出自己独特的酒文化。近年来,白酒企业对酒文化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甚至到了言必称文化的地步,这当然是好事,但有些问题仍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什么是酒文化,什么是中国酒文化,什么是中国白酒文化?上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又是什么?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上,我们还没有完整清晰的答案和行业的共识,而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所以,我们讲的酒文化无外乎历史、名人、原料、实物、地域、技艺等,未完全体现出白酒文化所应蕴含的精神感染力、行为凝聚力、价值导向力。或者说,在酒文化的问题上我们是广度有余而高度、深度不足。

如何让白酒文化既体现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精神,还贴近公众生活,如何让白酒文化充满人文情怀和精神正能量,如何让白酒产品焕发令人信服的文化气息都需要下大气力去研究。

如果说法国酒文化的内涵是“浪漫与时尚”,那中国白酒的内涵和人文精神是什么,亟待行业给出清晰简洁且有共识的答案。这不仅关乎白酒在国内的长远发展,而且关乎白酒在国际上的站位与形象。

关键词:涨价回暖转型来源:华夏酒报 吴佩海
商业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