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的历史岂能拿来主义?(2)

2018-05-29 08:26 中国酒业新闻 beplay体育app下载地址字号:【 】【 】【 参与评论阅读:

另外,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刘伶醉烧锅遗址的河北刘伶醉酒,虽然有些低调,但也在寻求将历史文化价值最大化利用和转化。除了围绕古烧锅遗址打造了国家4A级的景区外,近年来围绕自身品牌打造展开的开坛节和同期、同地举行的老酒交流会让品牌的影响力扩大,这背后也是对自身历史资源的利用。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酒业)

荒腔走板,“祖产”岂是“拿来主义”

历史赋予品牌先天优势,但如何加以利用才是真功夫,因为可考证的历史底蕴和品牌影响力之间,似乎没有必然联系。

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杜康”之争就没那么简单了。曹操当年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会让后世两家白酒企业如此“大动干戈”。

从人物“酒祖杜康”到杜康酒品牌,这一过程的转变中导致了豫陕间多年品牌纷争,长久以来,洛阳杜康和白水杜康围绕着商标问题发起了多起诉讼,双方刀光剑影互不相让。更加让人惋惜的是,行业间持续三十年之久的杜康商标之争使其内在价值大打折扣,未能形成与之历史影响力相匹配的品牌规模和价值。

因李白三过万州,曾滞于万州西岩,把酒吟诗弈棋,坐落于此地的一个酒厂便直接命名为诗仙太白酒。然而,在众多挖掘李白故事的背后,诗仙太白始终未能脱颖而出,如今一边正被泸州老窖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制,一边抛售已经成为包袱的邛崃酒业。

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东征西讨,先后灭掉了四十多个国家,建立起史上最庞大的帝国。然而,以“成吉思汗”命名的成吉思汗酒业就没有这么厉害了,即便是投拍与自身品牌深度契合的电视剧《成吉思汗》与《忽必烈》,还参与种类繁多的品牌活动,成吉思汗酒业如今依旧只能偏安于大草原一隅。

同样,比如在讲“舜帝”故事上,景芝酒业做得乏善可陈;比如在挖掘李白的事迹上,一系列“李白”、“太白”酒业明显后劲不足;再比如在传递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文化时,步步脱节的红楼梦酒业…….

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虽然关白酒的历史丰富多彩,名人典故众多,但真正能够从中准确挖掘出利益点的资源十分稀缺,所以造成了行业中屡见不鲜的各种归属地、商标以及文化溯源之争,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相关资源的价值流失。

因此对历史资源的合理使用,也是让相关品牌持续获益的关键,双方既要保持资源的共享,又不能因此产生摩擦。

无“祖产”、无“爹妈”,品牌功夫如何修炼?

上述的“复活主义”以及升级版的“拿来主义”可以给企业如何利用好“祖产”提供许多思考,但显而易见的是,白酒品牌通往永恒之城的路不止一条。

俗话说“七分靠打拼”,品牌在历史之外依旧可以依托战略设计和品牌定位,获得新的价值赋能点和发展空间。

金六福曾依靠“福”文化创造了诸多行业神话;又如在洋河的大本营,今世缘凭借对“缘文化”的创造性挖掘,成功在喜宴市场打响名望;在沱牌之外,舍得酒业成功开发出以“中国智慧”为品牌个性的舍得系列,占位次高端;而依靠对健康概念的深度研究,并没有强大历史背书的劲牌也跃居百亿阵营……

这些案例中,历史并不是这些品牌发展道路上的决定性因素,它们通过找准品牌的差异化定位而获得了成功。

另外,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消费者早已厌倦了那些雷同、缺乏新意的历史解读和历史故事,这更加促使白酒行业中个性化、差异化品牌的诞生,懂得如何与消费者交流变得更加重要。

比如曾经毫无名酒背书和历史积淀的江小白,凭借品牌文案的独辟蹊径,率先打破白酒圈传统的营销氛围,为白酒品类注入青春、时尚与潮流感,在年轻群体中产生广泛共鸣,形成自己“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青春文化,并以此迈入白酒主流竞争行列,成为近年来成长最快的品牌之一。

毫无疑问,拥有历史资源,并讲好历史故事是白酒品牌获得更多关注和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只是可惜的是,能直接嫁接到品牌身上的历史资源可遇不可求,并不是谁家的窖池都有几百年,也不能指望自家的厂址是历史文化名地所在。如果白酒企业“祖产”不够丰厚,那么品牌功夫只能更在“祖产”外。

关键词:酒文化转型来源:糖酒快讯
商业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