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企为何要走出去?不得不知4大理由!

2017-06-12 09:47 中国酒业新闻 beplay体育app下载地址字号:【 】【 】【 参与评论阅读:

中国酒企为何需要走出去?是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一、全球酒精消费正在逐年递减;

根据全球酒类市场研究机构报告称,过去五年全球酒精消费量持续萎缩,尤其是去年陡降达到1.3%(过去五年的平均降幅只有0.6%,降速陡增一倍有餘)。造成这现象的背后原因是多重因素的累加;包括: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各国酒类管理方面的规定日趋严格,甚至与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都有关系。(减少蓝领与低技能工种的就业机会)最明显的例子,美国蓝领的收入情况不佳(美国蓝领是美國啤酒市場的主力消費群),导致2016年美国啤酒的消费量的遽降2%。

因此,面对全球逐年递减的酒精消费,欧美各国的大中型酒企纷纷把企业的未来,压在经济发展快速的新兴国家上,这其中受到最多关注的是跃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中国。

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随著经济的腾飞,外国酒企更是加快前来中国的步伐。如今我们可以大胆的说,欧美的大中型酒企不是已经在中国,就是在来中国的路上。

欧美酒企经过多年的”攻城掠地”,在中国酒市场大有斩获;例如透过并购参股的方式席卷啤酒市场,经由代理进口占据了葡萄酒市场;而传统的西方六大蒸馏酒(Brandy、Whiskey、Gin、Vodka、Rum、Tequila)则完全是欧美的天下。甚至在中国的自留地-白酒领域,也出现出现外资收购的身影。

而这些情况仅仅只是个开始;随著全球性酒精消费的逐年下滑,我国作为单一语种的单一市场,对国外酒企的吸引力只会越来越强。

二、刘易斯拐点出现、消费群体青黄不接

我们都知道,计算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每年酒精消费总量,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年酒精消费总量=总人口数X人均年酒精消费量。这个公式是国际间常用的计算方式,特别是用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相同酒种消费量;但是,在同一国家或地区,比较不同酒种的消费量,这个公式的计算结果,往往很难让决策者,掌握市场的实际情况,因为这个公式缺乏对年龄段的描述,也就是没有考虑人口结构。

刘易斯拐点问题,在我国争论10年也研究了10年,现在终于画上句号,根据中财办副主任韩俊(同時也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于2016年10月的阐述中表明,从2012年以来,我国16周岁至60周岁的年龄人口减少了1500万人,年年都在减少。同时根据世界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则说,尽管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是到2040年中国16周岁至60周岁人口降幅将会超过10%,约减少9000万人(年均減少約400萬人)。

如果再把目光聚焦在我国传统的白酒与黄酒,情况就更难乐观;我国的婴儿潮公认的有三次,分别是建国后不久就出现了第一次婴儿潮; 1962年至1975年的第二次婴儿潮(这次婴儿潮被称为主婴儿潮);以及1986~1990年(这次婴儿潮被称为回声婴儿潮);如今传统白酒与黄酒的消费主力大军正是第二次婴儿潮,占当前人口总数20%,年龄在42岁~55岁的群体。然而,这个群体随著年龄的增加,酒量却越来越浅。而第三次婴儿潮,则由于西风东渐,他们成年后,酒的选择丰富多彩,基本上可以称他们是进口酒的拥趸。

還记得十年前,进口葡萄酒正在努力深耕年轻族群的时候,当时的中国酒企则是全力抢占政务用酒与商务用酒的头衔与定位;现在看来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酒企失落的十年”,虽然其中有政策的影响,但也看得出来,除了新兴酒企与少数的酒企迅速掉头,大多数的酒企并没有相应的调整。

消费族群青黄不接的情况仅仅只是个开始;随著主力消费群的逐渐老去,除了酒量的因素,他们的收入分配也会更多的朝养老与医疗倾斜。

三、酒业的高毛利率吸引大批的资本竞相逐鹿

最近看到吴晓波的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里面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归纳,并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在中国,所有企业都会进军餐饮食品。

而这里头,本业与酒无关,但进军酒业的占多数。

华为跨界到进口红酒市场;

联想旗下丰联集团,拥有多个白酒品牌板城烧锅酒、孔府家酒、武陵酒、文王贡酒业等。

维维股份则并购了贵州醇。

就连中信旗下,也有红酒品牌

从这些跨界的并购可以看的出来,相对于其他行业,酒企业的毛利率简直就是难以想像的天堂;资本是逐利的,面对如此诱惑,可以想像未来的中国酒市场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竞争与博奕。

四、一带一路是酒企业走出去的良机

几百年前,随著华侨的出海,中国餐饮走出去了。

几十年前,随著电影的出海,中国艺术走出去了。

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與實際行動的”一带一路”,实在是国内酒企走出去的绝佳机会。

试想,改革开放以前,在西方人里只有汉学家与少数教育家学习汉语、汉字;但随著改革开放、加入WTO、举办奥运等等。更多的与世界接轨,逐步发展与壮大的经济实力以及逐漸提升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学习汉语、汉字;各国领导人也开始用汉语向我国拜年;中國的一切正在全方位的影響著全世界。

看看外国酒企,但凡能发展壮大的都是兼顾当地与外销市场,其中固然有著本地市场人口规模偏少的客观因素,但也因为他们坚信,只要是好酒,不管在西方还是东方,最终都会被欣然接受。

因为人类的味觉偏好有著惊人的相似性;100多年前,中國人第一次嚐到啤酒,覺得淡而无味,跟兑了水的劣质酒毫无区别,甚至毫不客气直接称啤酒是”马尿”。而今,啤酒已經融入中國的飲酒文化之中,成為消費最多的酒類;20年前,干紅葡萄酒對中國人來說,是個又酸又澀的玩意兒,不兑上雪碧简直难以入喉,而今卻成為領導時尚的酒類,并且完全按照西方的方式方法饮用;誰又料得到再過幾年,又會是甚麼樣的酒被中國人接受?同樣的,誰又料得到再過幾年,中國人所鍾情的白酒和黃酒,甚至是馬奶、青稞等所釀製的酒品,或是中國所產的葡萄酒會不會成為全球人類都接受的酒類?

内忧外患是当前中国酒市场的写照;供大于求是当下酒企业需要直面的问题;其实,不儘是酒企,我国的许多产业也是这样;所以透过”去产能”,关停落后产能,用”一带一路”促进优质产能的发展壮大;简言之,一带一路要求国内企业先做强再做大,最终面向国际,成为卓然傲立的世界500强!

以史为鉴

二战以前,可口可乐只是美国当地的流行饮料,远远不是今天营销全球的规模与世界500强的地位;二戰爆發,为了满足美国大兵的”思乡之苦”,美国军方决定对部队的正常补给包含可口可乐;随著美国军人派往各个盟国,可口可乐从此走向世界。

試想,哪怕是僅僅為了我們派駐海外的工作人員與工程隊伍解決”思乡之苦”,或許就能創出幾個營銷世界的中國酒品牌。仅以此与各酒企业共勉。

    关键词:国际化高端酒来源:中国酒业并购圈 饶道
    商业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