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企“智库”大行其道 外部“注智”莫要流于形式

2019-07-22 08:22  中国酒业新闻  beplay体育app下载地址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7月13日,汾酒集团旗下汾酒研究院在国家图书馆揭牌;无独有偶,7月17日,由青海互助青稞酒与中国酒业协会等组织联合发起的中国青稞酒研究院也在青海互助成立。一周之内,连续两家企业智库落地,且在此之前,金沙酒业联合行业内知名专家成立了企业智库,茅台更是历经一年时间筹备成立了茅台研究院。

一时间酒企“智库”大行其道。

所谓存在即是合理,这种从社会体系中演变过来的外部智力模式,对传统酒企而言,可以引入更宽广的竞争视野和前沿趋势研究,为企业抉择提供参考或指引。所以,这些举措,值得肯定。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不过,放眼全行业,智库模式的崛起也有着特殊的背景。当国际咨询“外脑”逐渐“失灵”,在国内政策推动下应运而生的“智库”模式迎合了企业外部“注智”的需求。

其实,智库这种新时代产物,类似古代的“智囊团”,而“智囊团”向来是智慧的化身,出奇兵、谋奇策而制胜的典型;企业家都希望有一群“魏征”与“房玄龄”。

可以说,中国企业家对于“智囊团”,一直都有特殊的情感偏向,且很多企业家也在心中有希冀,希冀这种外部智力能够让自己借力打力,挥出漂亮一拳。

当然,酒业历史也证明了,酒业专业“智库”的存在,对于企业的发展,的确有着“最强大脑”的作用,专业智库们,通过把脉企业问题所在、通过知识管理,协助企业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迅速武装”,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敏锐洞察发展先机,在战略上做出更有时代性的决策,还能在战术运作上得到博采百家之长的方针。

而非企业在编的专家“天团”组合形式,其实在业外“流行”已久,但大多数智库、机构的负责人通常把大量精力花在各类迎来送往的高层沟通上,各种“院长”‘“主任”“首席专家”的名头在“会场”随处可见,高谈阔论者众,扎实研究、践行者少;以致于企业“智库”的名头多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

最后,不可否认的是,酒企外部“注智”,有可操作性,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更宽泛的思路,但业外的智库乱象也提醒我们应该用更加严谨的制度避免将这个原本很重要的决策流于了形式。

归根究底,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要专注于人才梯队培养,专注于领导素质加强,打造精兵悍将,才是企业立身根本。毕竟,历史上能真正助力东家成就不朽事业的,绝大多数还是有编制的。

    关键词:白酒板块 转型  来源:微酒  庞玉娇
    (责任编辑:程亚利)
  • 上一篇:黄酒“出圈”
  • 下一篇:正在崛起的精酿市场 能否诞生下一个王者?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