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 经济增长新常态 之三

2015-05-07 08:38 中国酒业新闻 beplay体育app下载地址字号:【 】【 】【 参与评论阅读: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新常态与经济转型

第一节 经济增长新常态 之三

三、经济增长新常态特征

回到我们自身的经济发展上来,结合国际经验的对比,我们总结出经济增长新常态应具备的若干特征:

第一,经济增长从原来的10%左右,逐步过渡并稳定在新的均衡点上,比如7%左右;

第二,经济结构呈现转折性变化,增长将更多依托消费、服务业和内需的带动;

第三,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加快,资源环境压力舒缓,增长的可持续性增强,劳动生产率提升能有效抵减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

第四,经济增长能够提供相对充裕的工作岗位,产业调整与人力资本结构基本适应;

第五,财政、金融、产业等方面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化解;

第六,企业总体上能够实现稳定盈利,政府财政和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中等收入群体稳步扩大。

四、如何看待新常态

(一)客观认识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

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客观、无偏见地认识。对此,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具有国际范围内少有的要素组合优势。

首先是市场广大和劳动力丰富。

这两条都以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为基础。

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人口多带来了经济学上所说的“人口红利”。

除此之外,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节俭、勤奋、守纪律等优良传统,特别是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都是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条件。

国际上,具备上述某一两种要素的经济体较多,但同时具备这些要素的经济体却很少。

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要素组合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

第二,改革开放使上述要素组合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要素禀赋接近的国家之间存在发展鸿沟。

问题是仅仅拥有某些要素,并不必然具有竞争优势。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资源丰裕地区“捧着金碗讨饭吃”,资源贫乏地区增长成绩斐然的事例。

关键是要有将要素很好组合和利用起来的制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创造这样一种制度、一种体制和机制。

开放的直接作用是促进要素流动,可以引入我们过去缺少的资金、技术、供应链、营销渠道等要素,使要素组合更加多样化和有效率。

开放也是一种改革,在引入上述要素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

简而言之,改革开放解决了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促进要素流动,更大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流动;

二是改变了要素的组合和使用方式,效率大大提高了,其结果是要素组合的比较优势转为现实的竞争优势。

由于现阶段中国的竞争优势突出表现在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上,所以,我将这一阶段的中国增长模式简单地概括为“低成本竞争”模式。

第三,由于存在着体制和效率上的“二元结构”,“低成本竞争”仍然不足以概括中国经济的全貌。

具有低成本优势的主要是市场竞争充分的领域,非国有企业和改制成功的国有企业为主的领域;

而在行政性垄断严重的领域,国有企业集中而又未得到实质性改造的领域,低成本优势并不明显,甚至成为劣势。

举个例子,我国某大型国有石化企业与国际某大型石化企业比较,我国企业人均工资水平比国际企业低很多,但由于我国用人比国际企业多许多倍,结果单位产值的工资成本我国企业比国际企业还要高。

所以,当说到中国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经济一些部分具有的特性,而在经济的另一些部分,“粗放”、“低效”的问题不仅存在,而且相当突出。

第四,随着中国人均收入和要素成本的上升,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受到削弱,需要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竞争优势的动态转化。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提高、被低估的要素价格的校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加等,都将对“低成本竞争优势”形成挑战。

当然,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不可能在一个早上消失,但这种优势被逐步削弱是大势所趋。

这一点在东南沿海地区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且还会集中地表现在这一地区。

比较优势的转换并非中国特有,只不过是曾经先在美欧、日本,后在韩国等地发生过的故事在中国的重演。

迎接这一挑战的选择是培育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

技术进步,或用目前流行的表述就是自主创新。

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其紧迫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因为它关系到在今后10年、20年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能否持续保持竞争力。

把以上几条概括起来,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可以作这样的描述:

独特的要素组合加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增长模式呈现出“低成本竞争”优势,但这一优势并不能概括中国经济的全貌,而且正面临着向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转型的紧迫挑战。

(二)“新常态”符合经济规律。

第一,经济增速回落很正常,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我们能在11000美元的点上,是充分利用了工业化增长的潜力,某种意义上讲实际上是成功者的标志。

从国际经验来看,今后几年保持6%~7%的增长,在全世界也是排在前边的。

第二,我们增长的基数目前还在继续扩大。

2000年的时候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是增加1000亿人民币,因为当时GDP总量是10万亿人民币;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经济总量已经达到63.9万亿人民币左右,这样的水平上,如果增长一个百分点那就是6000亿以上。

本文系《二维码:万物的入口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圣经》连载(14)

待续……

(参考文献:《经济增长新常态特征》,《中国改革》2014.1.刘世锦)

    关键词:互联网+营销理念来源:李克烟酒茶(微信公帐号) 佚名
    商业信息
    Baidu
    map